肌肉针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方法,其最常用的位置之一是臀大肌。定位方法一般有两种,一种是十字法,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,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,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,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。另一种是连线法,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/3处为注射部位。

在进行臀大肌注射时,患者通常采取侧卧位,上腿伸直,下腿稍弯曲,以放松肌肉。注射时要常规消毒皮肤,左手绷紧皮肤,右手持注射器,针头与皮肤呈90°角,快速刺入肌肉内,一般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/3,回抽无回血后,即可缓慢推注药物。三角肌也是肌肉针注射的常用位置,通常用于一些药量较少的注射。三角肌的定位是在肩部,肩峰下2-3横指处。患者一般取坐位或卧位,手臂自然下垂。注射时同样先消毒皮肤,然后以垂直角度进针,进针深度相对较浅,一般根据患者的胖瘦和药物剂量等因素适当调整。但三角肌部位肌肉相对较薄,注射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,而且对于一些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,一般不选择三角肌注射。除了臀大肌和三角肌,还有股外侧肌也可作为肌肉针注射的部位。股外侧肌位于大腿外侧,在大腿中段外侧,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厘米至膝关节上10厘米,宽约7.5厘米的范围为注射区域。这个部位大血管、神经干很少通过,且注射范围较广,可供多次注射,尤其适用于儿童。注射时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,操作方法与其他部位类似,消毒后垂直进针进行注射。

肌肉针注射的注意事项

1、患者准备:注射前患者要放松心情,避免过度紧张,如有晕针史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。同时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、疾病史等信息。

2、注射操作:常选臀大肌、三角肌等部位,需避开瘢痕、硬结、炎症等部位。长期注射者应轮流更换注射部位,以减少局部组织损伤。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,注射前要确保注射器、针头无菌,注射部位消毒规范。

3、注射后:患者要在注射后停留观察15-30分钟,以防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。注射部位避免立即热敷,以防药物扩散过快。若出现红肿、疼痛、硬结等,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。

Copyright © 2088 国际足联世界杯_巴西世界杯 - sdoph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